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建设好陆海新通道的重要指示要求,7月8日,重庆市党政代表团赴广西壮族自治区学习考察,实地调研了广西南宁市、钦州市铁路中心站、港口码头、产业园区、生态环境整治项目等重要点位。
在广西·重庆共同推动陆海新通道建设座谈会上,两区市展开深度交流,达成了积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共同把陆海新通道建设推向深入的一系列共识,同时也对多式联运、通关合作、跨区域运营、产业赋能等众多建设层面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性要求。
作为陆海新通道的始发站和关键枢纽节点,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迅速行动。7月9日上午,园区召集相关部门、子公司,就陆海新通道下一步发展进行专题研究。对标市委市政府的重要指示要求,结合口岸和通道一线运营实况,本次集中研究明确了四个方面的具体行动,力求充分发挥通道建设的主体作用,务实推动陆海新通道驶入下一个高速发展期。
加快推进国际物流城规划
在园区新一轮规划调整中,与知名产业运营平台、空间规划研究院组建联合体,梳理陆海新通道建设的现实需求,聚焦世界现代物流集群和与本土产业高度相关的要素市场,合理配置园区各板块功能平台、产业基础。
针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紧扣通道原发性、起点定位和集散分拨功能的前提下,全域统筹贸易分拨与宜居宜业专项规划有机衔接的新局面,高标准高质量高速度构建国际物流城“产、城、企”融合联动的整体布局,科学引导物流体系运营商和供应链管理平台入驻运营,完善环境友好型的人居配套,全面深化陆海新通道枢纽港建设。
加大通道、口岸建设力度
在园区层面,持续完善内部既存基础,优化包含口岸设施、物流场站、内陆国际海运集装箱运管中心在内的硬件环境,推动内陆同沿海沿边通关协作,实现口岸管理相关部门信息互享、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的通关一体化,让物流“走”得更加快捷,由此带动贸易流的更多接入。
在全局层面,基于国际视野和陆海新通道共商共建共享合作体系,以陆海新通道与中欧班列无缝接驳为具体路径,构建通江达海、联通内外的通道体系,扩容沿线各省区市的合作范围,带头促成从重庆到西部,从西部到东南亚、到欧洲、到非洲的广域互联互通和经济辐射,积极推动陆海新通道上升为国家战略,争取国家相关部委将通道建设的“堵点”和“痛点”纳入通道整体发展规划。
加深经贸合作和产业集聚
物流就是现金流,仓库就是金库。把握国际物流枢纽的定位和互联互通的有利条件,整合园区成熟的物流仓储、集散优势,主动四向出击,重点面向世界物流500强、多元化物流综合服务商、跨境供应链管理商等开展全球开放性招商,引导物流类企业在陆海新通道体系内重塑业务架构,对原有供应链进行改造,促进全行业降本增效。
夯实物流基本面的同时,高度关注东盟、欧洲和西部各省及东部沿海的产业发展情况,通过协同上级部门靶向招商,借力合作伙伴、行业协会以商招商,利用展会、推介会全方位招商的“组合拳”,引入跨国跨区域的贸易商、产城融合平台以及教育、医疗、商业、服务配套等行业运营商,共同丰富陆海新通道的生态环境,发挥经贸对产业的带动作用,推进区域产能输出和优势互补,达到通道建设带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
加强发展要素的扶持培育
多措并举,创新自贸区制度建设,推进改革试点任务,通过完善行政审批、实施“绿色通道”、企业运营全周期扶持等手段,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市场主体切实减负,助推企业更好参与陆海新通道建设。
扩大对外交流,与沿线各方互相学习借鉴,坚持输出与引进并重,助推通道全线开放水平的提升。适时策划国内外、市内外调研,加强东盟和欧洲方向的货源组织,推动重庆—广西双节点建设,进一步联动市内开放平台,促进通道沿线政策沟通和民心相通。
此外,对标中欧班列统一的品牌效应,加强陆海新通道的品牌推广,扩大通道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对外引导产业聚集,对内争取上级支持,促进铁海联运“三统一”运营模式的广泛普及。
重庆和广西分别是陆海新通道的陆上联结点和海上枢纽地,随着渝桂两地顶层的共同合意,陆海新通道新一轮的发展框架已经初步成型,这是新时代西部地区开发开放的重大战略机遇。
作为陆海新通道的母港及其运营平台所在地,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参与了通道建设的全过程,在打造互联互通格局和通道运营环境方面有着成熟的历史沿革和天然的先发优势。
园区将遵循优化软硬件环境,提升开放力度广度,以陆海新通道链接全球产业合作趋势的内生逻辑,融入陆海新通道建设全局,带动西部省区市借“道”出海,最终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以及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关于陆海新通道建设走向深入的重要决策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