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指出,希望重庆努力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是中欧班列(重庆)、“陆海新通道”“渝满俄”等跨境物流大通道的重要起点以及重庆铁路口岸所在地,是重庆自贸区重要组成部分,是重庆正在打造的“1+3”国际物流分拨中心运营基地之一。
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要立足在全市开放格局中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政策优势和战略优势,围绕“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目标任务和“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国际物流园区规划发展,提升货物聚集的吸引力,带动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加速集聚,努力实现重庆国际通道物流产业发展新突破。
发挥区位优势
强化内陆国际物流枢纽支撑功能。全面融入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更好地做到“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围绕“通道、平台、产业、主体、体制、环境”六大关键,构建开放新格局,扩大开放优势,助推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走深走实。推进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提质增效,强化内陆国际物流枢纽支撑功能。依托枢纽、通道、保税等开放优势,做好外贸、外资、外经工作。打造沙坪坝区转口贸易中心,依托其独特的地理与资源优势,建设进口转口贸易平台,着力打造面向欧亚的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和转口贸易中心,推动枢纽经济发展,加快构建内陆地区开放型经济新平台。做优做强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培育发展服务贸易、总部贸易、离岸金融等新业态,发展壮大开放型口岸经济集群。加强陆港型物流枢纽运营管理,从专业化功能、特色化发展着手,培育发展一体化运营联盟。
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用好用活智博会、西洽会、进博会等展会平台,引入一批聚合力强辐射面广的外资企业,培育一批特色突出、外向度较高的企业,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着力推动进口肉类、水果、冰鲜水产品、粮食等指定口岸功能延伸至重庆铁路口岸,推进整车全产业链;发挥口岸优势,培育铁路口岸冷链、跨境电商、国际铁路行邮三类特色产业,形成以汽车零部件、工业品、冻品等为主的铁路进出口贸易及物流分拨产业;
依托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探索陆上贸易规则,改善营商环境。深化自贸区体制机制创新,在陆上贸易规则、物流金融、多式联运等领域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改革探索。加快推进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建设,不断补齐涉外教育、医疗、培训、商务等功能短板,着力营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为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作出新贡献。
构建人才优势
构建人才优势,为新时代重庆开放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具有较高专业水准、国际化素质的中高端人才在自贸区的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是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力量。科学分析国际物流发展对人才的具体需求,制定具有前瞻性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规划,用好用实各类海内外引进的高端人才,让人才既能“引进来”也能“走出去”,为自贸区的发展注入“人才活水”。注重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实践锻炼和学习培训,着力提升开放意识、提高专业水平,打造一支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创新管理能力和熟悉国际经贸规则的开放型干部队伍,为新时代重庆开放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利用政策优势,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充分利用国家政策优势,联动其他开放平台,发挥良好的区位、交通、产业、平台等优势,进一步促进各地区优势互补,加快资源要素集聚,通过区域联动、国际合作,实现“一带一路”建设与长江经济带发展有机衔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努力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
依托战略优势
着力加强出海出境大通道建设。加快构建内陆国际物流枢纽支撑体系,着力强化“陆海新通道”的战略功能,把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整合资源,服务完善中欧班列(重庆)、“渝满俄”“渝甬”等骨干通道功能,建设“铁公水空”多式联运信息化服务平台,提升市场运作能力,高标准推动“陆海新通道”建设与“东西南北”四向齐发通道体系的建设。加快“渝新(新疆喀什)巴(巴基斯坦)”通道建设的前期论证与规划工作,努力推动“陆海新通道”建设实现新突破、取得新进展。